爱上中文 > 都市言情 > 大唐咸鱼王爷 > 第518章 大明宫
    杜如晦有必要叛国么?

    显然没有。

    而且正如他自己所言,倘若他当真想叛国,当初玄武门之变便是最好的时机。

    可他并没有这样做,那时候没有这样做,现在自然也不会这么做。

    李恪此时想来,或许也正是因为他心中没有“叛国”二字,所以才会与高句丽联系,谋求当年真相。

    或许也正是如此,他才会隐藏当年的这个秘密,以条件与李世民去交易。

    这样的人是可悲的。

    可李恪思及自己,却又不由想到自己何尝不是这样的人?

    他的心里就真的有“家国”二字吗?

    家或许真的有,但“国”却不一定。

    在李恪的意识里,“国”这个概念在来到这个世界之后就已经荡然无存,他与大唐这个地方唯一的关系只是他的身份。

    抛去这个身份,李恪没有任何一点归属感。

    他想,或许这也就是自己为什么要如此坚决的去寻找当年那些真相的原因吧。

    离开兵部,李恪终于来到今天最后一站,皇宫。

    王公公很高兴的将他迎了进去,路上仍旧嘘寒问暖,客气劲儿较之以往更为热情。

    直到进了御书房,他这才退去。

    李世民仍旧半躺半倚在榻上,见得李恪进来,这才缓缓坐起,面带微笑的朝着李恪挥了挥手。

    “儿臣,见过父皇。”

    李恪刚要准备拜礼,却不料李世民被摆手制止了。

    “虚礼就免了,又不是外人。”

    李世民微微拉了拉自己的衣襟,而后再度抬手,示意李恪坐下,就在他的面前。

    “此番让你出使扶桑,没想到你竟给朕如此惊喜!”

    “差事办得好,应当重赏。”

    “说说吧,要何赏赐。”

    高句丽与扶桑大打出手,这对于大唐而言,乃是天大的喜事,便是摆上国宴好好庆祝一番也不为过。

    李世民没有多余的话,直问到李恪要什么赏赐,这意思再明显不过,这全都是李恪的功劳。

    当然,也的确如此。

    若不是因为李恪,高句丽也不会放弃与李泰的暗中勾结,若不是李恪,韦名美雪也不会舍命相救。

    而没有这一出,那自然不会出现泉盖苏文认定已经与李恪合作,也就不会出现李恪出使扶桑后,高句丽立时感觉到了背叛,也就不会出现两大势力大打出手的结果。

    所以,这一切的功劳都归于李恪,合情合理。

    “父皇这话严重了,儿臣乃大唐皇室,为我大唐办事,理所当然,如何敢要赏赐。”

    李恪客气了一下,毕竟他虽对大唐没有太大的归属感,但他的身份却始终是个大唐皇子,这一点是他无法改变的。

    “理所当然也该赏赐,谁人能造就今日之局?”

    “除你李恪外,再无他人!”

    “说,要朕如何赏赐你。”

    李恪的客气明显不会让李世民放弃要赏赐他的决心,所以李世民的态度一下子变得强硬,反正无论如何也要赏赐李恪。

    李恪听得这话,目光微微一闪,而后抬头看向李世民。

    “既然陛下执意赏赐,那儿臣斗胆开口。”

    “说。”

    “臣想再去大明宫看看。”

    李恪的话音落下,御书房内陷入了短暂的沉默之中。

    对于这样的结果,李恪是早就想得到的。

    当初大明宫建好之后,李恪就去过一次,而自那以后,李世民并没有再让任何人进出过大明宫。

    李恪此时再度提及此事,显然是有些故意在触犯李世民的禁忌。

    而刚才又是李世民自己说要赏赐李恪的,李恪要的这个赏赐又不是龙胆凤羽,谈不上珍稀,所以按理说,他应该给。

    再加上大明宫乃是李渊生前居住的地方,李恪如果只是想去凭吊一番,似乎也没有不妥之处。

    因而李世民更应该给予李恪这个赏赐。

    可应该给,并不代表一定要给。

    “李恪啊,大明宫......”

    “那个地方以后你就别去了。”

    “你怎想起要去那里看看?”

    李世民先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虽未明言拒绝,但话里却已经透露出他不想给这个赏赐。

    然后话锋一转,询问起李恪想要这个赏赐的原因。

    “父皇既然知道了这个惊喜,想必也知道造成这个惊喜的原因吧。”

    李恪若无其事的道。

    “听说是高句丽的泉盖苏文对你不满,更对扶桑不满?”

    “这件事朕倒是有些耳闻,当初你出使高句丽时,曾与泉盖苏文有过协议,而今又与扶桑签订贸易协议,泉盖苏文自是不满。”

    “这种看上去对我大唐不审重要的协议,对他们而言,简直就是天底下最好的礼物,他们自然要争抢一番了。”

    李世民的神色显得十分的淡然,但他明里暗里,似乎都在肯定这一切都是李恪一手造成的。

    李恪听在耳里,忽的想冷笑,可却又不能冷笑,只好暂时忍住。

    “所以陛下也以为高句丽与扶桑大打出手,全都是因为儿臣?”

    李恪没有冷笑,但整张脸却“唰”的一下冷了下来。

    “当然不是。”

    “此事因果当归结于扶桑之辈勾心斗角,朕的意思是,你与他们各自签订贸易协议一事,只是一个引子,导致那些原本在暗中勾心斗角的人全部浮出来,酿成了内乱。”

    李世民的思路也很清晰,听闻李恪的问题,当即纠正了刚才自己的话,一下子把责任推到了高句丽和扶桑诸人头上。

    当然,他的这种解释是没错的。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

    可是他的这种解释还是略显轻描淡写,并未彻底指出此次高句丽与扶桑大打出手的真正原因。

    换句话说,他并未彻底肯定李恪与他们各自签订贸易协议是善意。

    李恪怎么会想到自己的这一善举居然会演变成现如今这个样子?

    这显然是他做梦也不可能想得到的。

    而李世民只道李恪的这番举动乃是一个引子,其实或多或少还是有指责李恪的意思。

    只是一下子变得隐晦。

    可坐在他面前的是李恪,所以无论他的指责有多隐晦,李恪还是听了出来。

    这不由让他觉得可笑。

    又或许世事本就是这般可笑,谁又能清楚的知道无常世事的变化呢?

    而这种可笑之中,还有莫名的可悲。

    “所以儿臣才想去大明宫看看。”

    “臣想知道,当年的先帝是如何的一个人,又是如何让大唐创建于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