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中文 > 历史穿越 > 汉乡 > 第四章试验田
    第四章试验田

    忠诚这两个字一般来说是一个多义词。

    云琅一般把忠诚这个词汇当做形容词来用因为这东西他会变而且会随着时间态势产生新的变化。

    人们之所以忠诚完全是因为背叛的代价太大的缘故。

    现在他已经开始不确定以上的理论是不是正确的了。

    不管是太宰还是霍去病抑或是李敢张连甚至是张汤这些人背后似乎都写着大大的忠诚两个字。

    且不管他们忠诚于谁至少他们的所作所为都是在不断地给云琅诠释忠诚这两个字存在的意义。

    太宰活着的时候为了不让他伤心云琅必须忠诚于始皇帝与其说云琅是在向始皇帝输出忠诚不如说云琅忠诚的对象是太宰这个人。

    不论是秦皇还是汉武对云琅来说都是历史书上的两个伟大的君王如果遇见供奉这两个帝王的神庙云琅绝对会进去磕头上香就当是在祭拜祖宗。

    死掉的秦皇还好说云琅已经封闭了他的地宫他现在只能永永远远的活在史书里。

    而活着的汉武就比较尴尬了云琅不能百分百确定这位叫做刘彻的皇帝到底是不是历史上的那个汉武帝。

    轻易地对活着的汉武帝屈膝云琅觉得很别扭。

    长平用武力胁迫他对刘彻效忠在肉体的疼痛下云琅可以暂时抛弃自己的节操当肉体不再疼痛的时候主观思想又开始占领思想的高峰。

    这是后世大部分人的实际状态在没有受到极端的压迫遭受过极端的痛苦之后很难用生命去维护自己的尊严去保证自己的发言权。

    和平年代生命最大!

    主父偃正在仔细的研究云氏的鼠尾账本这种账本原本是官府每年八一种账。

    很适合用来记录云氏杂乱无章的入息跟出息。

    云琅从来没有想过用货清簿银清簿之类的账簿来记录云氏的生产生活状况。

    如今的云氏还处在发展的最初期家里的仆妇们没本事弄清楚这些账册刘婆梁翁都不识字有了账簿等于没有还不如梁翁用豆子来计数可靠。

    也就是说主父偃想要弄清楚云氏的资财除非花大力气去数梁翁屋子里的那几坛子颜色各异的豆子。

    别说主父偃了即便是云琅自己也隐约记得扁豆好像代表着铜钱……

    云氏自然是上户爵位小于彻侯的人家都是要交税的其中人头税刍藁税这两种税务只要你的爵位小于左庶长级别那是要全额缴纳的。

    云琅的少上造恰恰比左庶长小一些因此云氏承担的税务是全额税务仅仅被免除的是劳役!

    一顷地的收成中的一成要缴纳刍税这东西就是战马吃的豆料还要缴纳藁税也就是草料也是供战马食用的。

    人头税更是少不了云氏的成年男丁现在加上工匠也只有十九个人妇人的人头税减半今年夏收之后云氏就要开始缴纳平生第一次税务了。

    这些东西对大汉国来说乃是国之命脉对于云琅来说就非常的无聊了因为他发现自己的俸禄在缴纳完毕税务之后能剩下一百个钱……

    主父偃在研究了云氏的糊涂账之后不得不放弃这种最方便的探查云氏税务问题的方式开始用最笨的方式数云氏的人头以及牲口的数目以及田亩的数量桑蚕的产量。

    陪着主父偃一起来云氏的人是张汤。

    他们两人都属于皇帝内朝的肱骨之臣私交算不得好却必须相互配合。

    主父偃在张汤的强烈要求下穿上古怪的麻衣走进了云氏的桑蚕房。

    云氏的春蚕已经长到半寸长了还没有彻底的变成白色依旧有些发灰巨大的笸箩里全是碧绿的桑叶春蚕啮咬桑叶的声音如同春雨落地沙沙声不绝于耳。

    主父偃发誓他虽然是农家出身却从未见过如此多的桑蚕……站在蚕房入口放眼望去全是密密匝匝的笸箩笸箩被架子堆积起来每一个架子上至少放了八一样衣衫的妇人嘴脸上蒙着一块麻布正在蚕房里忙碌个不停仅仅是装蚕沙的竹筐就不下十个。

    “这到底有多少桑蚕?”主父偃不由自主的惊叹出声。

    张汤笑道:“中大夫意欲清算云氏资财为云氏重新订户数这里的笸箩也就是了。”

    “一季桑蚕怕不是要出产一万束丝?”

    “这是去年的秋蚕的出产今年听说云氏对桑蚕投入的更多只会比去年多不会比去年少。”

    主父偃从震惊中清醒过来看着张汤道:“张公对云氏很熟悉吗?”

    张汤笑道:“云氏在上林苑开始修筑第一座木屋的时候某家就与云氏相识。”

    主父偃笑道:“既然有张公照看云氏料来无不妥之处。”

    张汤轻笑一声来到蚕笸箩跟前瞅着肥胖的蚕在桑叶上游走淡淡的道:“中大夫若能查出云氏不妥之处记得告诉某家一声大汉律法还不容张某徇私情。

    只是中大夫对民户的划分某家也觉得不妥仅仅从表面来看上户之家多为勋贵官宦巨贾豪强这些人总有办法避开税务他们得到太多付出太少。

    他们往往会将自己应该缴纳的赋税转嫁到中户身上

    两层盘剥之下而中户百姓往往求告无门只能按照律法纳税时日久了中户百姓必然会变成下户乃至于野人。

    某家以为纳税的主力应该是上户而非中户下户!”

    主父偃笑道:“一个制度的形成总要先能施行下去然后再看结果慢慢调整如果一次到位却不能实施终究是空谈。

    张公只说上户为何独独不提梁王城阳王等诸侯?

    据某家所知梁王府库金银珠贝堆积如山堪比国库城阳王占据齐地过半有鱼盐之利豪奢之处陛下亦不能及张公何时能够打开这两座府库某家就何时能够重新整顿上户做到多者出而贫者入最后达到天下大同的初愿。”

    “云氏致富在于生产而非掠夺中大夫在制定国策之时应该考虑到这一点。

    生产富国掠夺瘠国生产纳众人之力无中生有让世上的货物粮食多起来。

    而梁王城阳王之流纳天下资财为一人用夺百姓口中食专肥一人仅此一点来看高下立判!”

    张汤并不在乎主父偃的攻击他的官职较为主父偃高虽说主父偃有一年四次升迁的恩宠说到底还是根基太浅。

    而《推恩令》一出天下勋贵恨主父偃如恨寇仇这样的人或许能够得用于一时却不会长久。

    看罢桑蚕作坊主父偃又被张汤带去了养鸡养鸭子养鹅养猪养羊的山脚。

    主父偃仅仅看了一眼羊群就皱眉道:“此处已经离开了云氏地界!”

    张汤笑道:“陛下不许百姓占有上林苑之地却准许百姓在上林苑自谋活路羊群游走上林苑索取者不过野草而已并无占地之实中大夫为何苛求焉?”

    主父偃瞄了羊群一眼就对张汤道:“羊不下三百!”

    路过猪圈主父偃再一次对张汤道:“豕不下两百!”

    张汤微笑不语转瞬间两人来到了鸡舍张汤笑道:“却不知鸡鸭几何?”

    主父偃长出一口气道:“云氏竟然豪富至此!”

    张汤大笑道:“中大夫以为的豪奢在云氏家主看来不过是刚刚吃饱罢了。

    某家之所以处处维护云氏一来是人才难得与云氏亲近是为了就近监视修正免得他行差踏错。

    二来某家也想看看云氏的少年家主凭借麾下四百余仆妇童子能走到那一步更想看看他说的共同富裕到底是个什么模样!”

    主父偃再看看云氏池塘里的大鹅鸭子摇头道:“某家自幼随父耕种却看不懂云氏所作所为难道说只要大规模的饲养家禽就能致富?

    这些家禽每日消耗的粮食并非少数一饮一啄之下家禽多了粮食却少了云氏何来如许多的粮食饲养鸡豕?”

    张汤摇头道:“某家也没有看懂云氏自去年秋收之后就再无购粮之举而鸡豕数量却远比去年为多。

    想要弄明白这个问题还要看他家里的粮食能否支撑到秋收如果不能则算不得好事。”

    主父偃喟叹一声道:“张公口口声声要我等待秋日再论云氏之事难道就是为了一个答案吗?”

    张汤无声的笑了一下并不打算告诉主父偃真正想看云氏生产过程跟结果的人其实是陛下。

    陛下更想看跟随云氏一起饲养家禽耕种土地的长门宫是否也能获得不菲的收入。

    不管主父偃想干什么张汤都清楚的知道一旦云氏的生产模式可以转嫁并维持一定的效果对大汉国的农事将是一场翻天覆地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