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考教
“君有何长处意欲入我卓氏为仆?”
直到很久以后卓姬都清晰地记得自己站在渭水边上问出的这句话。
云琅轻轻地撩拨着有些浑浊的渭水笑道:“女公子有何长处可令我云琅为你卓氏奔走?”
“月俸五两好银如何?”
“如此卓氏一月只可问我下等事一次!”
“难道说君为主上分忧还要挑拣一番不成?”
云琅大笑道:“君王讲平衡则万事皆可调理。将相讲平衡则百变不失身士人论平衡则处事得先机农人行平衡则稼穑兴旺。
得到多少就付出多少原本就是这世间的大道理女公子缘何不知?”
卓姬强压怒火问道:“既然如此多少代价可问君中等问题?”
“一斤黄金!且三月一问!”
“若上等问题不知君作价几何?”卓姬的声音不由自主的变得尖利起来。
云琅慢慢起身用手帕擦拭着手上的水渍道:“你可能问不起!”
卓姬浑身颤抖转身就走云琅轻笑一声道:“你不试试怎么知道我要的价格是高了还是低了?”
卓姬豁然转身双目中的怒火即便是隔着面纱也似乎能将云琅点燃。
若不是平叟言之凿凿卓姬决计不会容忍云琅如此羞辱于她。
随着卓姬一声令下她身边的丫鬟就在地上丢了一锭雪白的银子银光灿烂一看就是好银。
云琅并不计较卓姬的态度俯身捡拾起银锭拿在手上仔细观瞧确认这锭银子没有任何问题就对冷笑着的卓姬道:“你可以问一个下等问题了。”
卓姬指着渭水道:“我想知道渭水长几何!”
云琅皱着眉头道:“你确定要问这种无聊的问题吗?”
卓姬怒道:“现在就想知道!”
云琅将银锭在手上抛一抛满意的笑道:“也好银子是你的怎么花是是你的事情。
听好了渭水源于陇西郡首阳县乌鼠山经上邽县而入内史地过咸阳、长安、骊邑、下邽等地最终于桃林塞汇入大河。
此河全长共计一千六百里文帝十五年渭水在骊邑决口出动河工六百民夫三千七百余损耗钱粮七十六万钱方堵住缺口。
景帝六年陇西大雨一十七日渭水再决口于骊邑……出动……等一下。“
在目瞪口呆的卓姬注视下云琅匆匆的来到刚才洗手的位置上看了一会脚下的石头重新跑过来道:“骊邑仓官韩大钟率领河工一千三百余民夫一万三千人耗钱五百万……”
卓姬眼中尽是迷茫之色她不信云琅可以博览群书到了这种地步。
听他言之凿凿又不似胡说八道正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想起云朗刚才诡异的动作就来到河边云琅刚才去的地方。
低头一看差点被活活气死……
水边赫然倒着一面《渭水河工事碑》!
云琅见卓姬脸色铁青呐呐的道:“我劝过你了你非要……”
“此事休提从今你就是我卓氏长安铁坊的客卿月俸五两好银属平叟先生麾下。”
云琅笑道:“其实你还可以问我骊山之高的我在骊山脚下还发现了一座……”
话没说完卓姬就走的不见踪影。
平叟安静的坐在纱帐里看书见卓姬气冲冲的回来了就放下一片简牍笑道:“我且问你你问渭水之长可是早先准备好的?”
卓姬摇头道:“一时起意。”
“那座写满答案的石碑可是云琅事先存放的?”
卓姬摇头道:“绝无可能。”
平叟笑道:“既然是天意你为什么会生气?”
“我……”
“恭喜卓姬此人不但身负重宝还有大气运在身得如此人才卓姬日后定当事半功倍。老夫对这个少年越发的感兴趣了哈哈哈……”
平叟大笑着出去找云琅卓姬坐在纱帐里冰冷的脸上也逐渐浮出笑意。
想起刚才发生的事情最后不由自主的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天色完全黑了下来头顶乌云笼罩一颗星星都看不见大河呜咽倒映着火光颇有半河残血半河黑的意境。
云琅不断地打饱嗝傍晚的时候吃的太快以至于胃口还来不及发出已经吃饱的讯号就被塞了更多的食物。
平叟发现云琅不停地打嗝现在做的事情非常的有趣。
他从包裹里取出一块黑乎乎的东西冲着云琅挤挤眼睛笑道:“老夫这里有止嗝良药。”
云琅借着火光仔细看了一眼又拿过来闻闻最后掰了一小块放嘴里才确定平叟手里拿的是他非常熟悉的茶。
在不确定这东西是茶之前云琅对汉人的食物非常的排斥在这个曼陀罗都能泡水喝的时代里天知道什么是能吃的什么不东西不能吃的。
尤其是平叟这种古怪的老头子有什么古怪的癖好要是不知道随便吃他给的东西风险很大。
看到茶云琅的心就跳的如同打鼓这他娘的才是他在大汉遇到的最好的东西。
在平叟惊讶的目光中云琅又掰下来一块茶饼熟练地拿过平叟还没有从包裹里掏出来的青铜小罐子熟练地将茶饼丢进罐子里然后放在火上烤。
一边烤一边轻轻地摇晃着罐子看见包裹里有黑芝麻抓了一把丢了进去当美味的焦香味道传来之后他就往罐子里倒了沸水刺啦一声脆响茶香四溢。
当云琅将自己仅剩的一点麦芽糖丢进茶水罐子平叟的眼睛立刻就变得闪闪发光。
不是因为那点麦芽糖而是吃惊于云琅对茶的熟悉程度。
在大汉茶还只是蜀中一个非常小众的饮料在关中他只是药不是每天喝的东西这少年不是蜀中人如何对偏门的茶叶习性如此熟悉?
当云琅将一杯茶水放在他面前的时候平叟放下心中的疑惑端起杯子专注的品茶。
他很快就发现云琅在做与他同样的动作先闻然后小口品尝最后一饮而尽。
云琅给茶水里添加了一点麦芽糖麦芽糖并未化尽喝一口茶水就有一丝麦芽糖入口苦涩中有甜只是苦味占据了大半。
一连喝了三遍云琅就把罐子里的茶叶倒掉洗干净了罐子重新装进平叟的包裹里见平叟意犹未尽就笑道:“喝多了茶水晚上很难入眠。”
“为何?”
“什么为何?”
“汝为何知晓茶叶之妙?”
“不奇怪吧?神农尝百草日中七十二毒就是靠这南方嘉木解毒。”
“神农氏自然如雷贯耳只是何来尝百草日中七十二毒之说?至于茶叶解毒老夫也是首次听闻不知书于何典?”
听平叟这么问云琅就知道自己又被后世的历史给忽悠了。
故事当历史果然是不靠谱的。
见平叟瞪大了眼睛等他回答就笑道:“乡野传说而已不足为信。”
“令师定是一位奇人。”
交浅而言深自然是不妥的平叟虽然好奇却不能逼迫云琅将所有的事情都说出来。
“他就像是天上的神祗无所不知又神通广大脾气爆烈喜怒无常明明胸怀经世干才却不愿出山一步。
他是我极为尊敬又极度痛恨的人不说了今日饮了先生的好茶云琅身无长物见先生脖颈似乎不便有两块得自深山的良药奉上。
此药补血活络之能天下第一先生若能将这野三七与桂肉粳米同煮时日久了自然能够收到奇效。”
平叟接过野三七看了一眼记住了它的外形似笑非笑的道:“此物难道不是叫做血参?”
云琅尴尬一笑道:“囊中羞涩只好行此下策不过霍去病以三两好银换我两块野三七也不算亏。”
“仅仅是熬粥食用吗?”平叟有些失望。
“如果能够找到君臣佐辅的配药此物当成世间奇药。”
“云琅可知?”
“不知只知道家师手中就有这样一种治疗金疮的奇药主药就是这野三七其余配药一无所知。”
“这就是了好东西总该有个好用处的否则就浪费了上苍的好意。
云琅你不会真的一个月才回答一次主家的问题吧?”
云琅点点头道:“人无信而不立既然事先说好了的那自然要尊从。
否则不但对我不好也是对主家的不敬。”
平叟笑道:“这样也好至少让主家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每一个问你的问题都作价五两好银。
也只有知道了问题的价值主家才会重视你给出的回答。
毕竟不花一文钱得来的消息跟花用五两好银得来的消息在重视程度上差别好大。
看样子老夫以后也要订立这样一个规矩免得很多人总拿老夫的话的那个放屁。”
从正规的谈话转变到平日闲谈平叟转化的几乎天衣无缝。
公事私事寒暄问候探讨问题追溯过去这些都在短短的几句话中全部完成老贼很有效率。
这就是一个老狐狸从见到平叟的第一眼起他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