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论古代圣人们
听得出来老宦官可能有些气急败坏他将云琅犯了错却能平安无事归结于运气。
他可能忘记了刘彻从来就不是一个宽容的人也不会因为阿娇有了身孕就对阿娇犯的错误视而不见更不会因此爱屋及乌的顾及到云琅。
能让他做出这样一个决策的绝对不是因为阿娇怀孕这件事而是因为这件事他本来就不看重。
老宦官身为士师自然会下意识的认为密谍是皇帝最信任的人有这样的想法并不奇怪。
这是皇帝奴仆们共有的一种错觉。
赵破奴值得云琅冒这样的险他很害怕因为自己的到来破坏了历史的原本走向。
历史上赵破奴才是霍去病的军司马没有云琅这个人。
看起来历史自己就有强大的修正能力。
赵破奴的出现让云琅彻底的放下心来。
“找到冒顿的棺椁了么?”云琅不想跟老宦官谈论阿娇。
老宦官摇摇头有些疲惫的把头靠在柱子上。
“这里不会是疑冢吧?”
老宦官摇头道:“没可能金冠已经出现大月氏公主梅里亚也出现了就说明冒顿的陵墓就在这里只是墓葬区太大了想要在短时间找到棺椁就要看运气了。
说实话某家的运气一向算不得好。”
云琅假装没有听明白老宦官话里的意思跟着叹口气道:“当初找到大月氏公主梅里亚的棺椁也是碰运气啊就在匈奴人将要全面占领钩子山之前堪堪发现。
现在想起来还觉得侥幸。”
自从大汉将冒顿的陵寝定义为祖龙龙脉之后云琅就不敢随便沾手这件事了。
干好了是应该的干不好天知道暴怒的皇帝会把怒火撒在谁的身上。
“我能知道蜡丸里的内容么?”
老宦官看了云琅一眼道:“某家都不想知道的事情你确定你想知道?”
云琅避开这个老杀才的眼神乖乖的闭上了嘴巴。
老宦官有些失望他没有从云琅的身上看到少年人勇于任事的热情只看到一个刁滑的经年老吏的推脱手段。
他从云琅不惜冒险为赵破奴出手这一点上看到了云琅性格中莽撞的一面又从云琅在密谍面前表现看出了云琅性格中不成熟的一面。
以为只要稍假词色云琅这个又莽撞又不成熟的少年人就会自告奋勇的担当起钩子山冒顿陵寝发掘的大任。
现在看起来这个少年人不但莽撞还不成熟同时还胆小怕事!
跟这样的一个纨绔继续打交道老宦官觉得会降低自己的身份不等云琅继续跟他搭话就甩着袖子走了。
军营里空荡荡的伤兵营里面的伤兵病情也非常的稳定渐渐地没有了继续重伤死去的人云琅一下子就清静下来了。
受司马迁委托云琅开始阐述他自己对大汉目前局面的认知。
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放在后世这绝对是一项需要一个大团体用很长时间才能阐述清楚地问题。
至少论文里面的各处详实的数据收集就是一个极其繁杂的过程。
很明显司马迁并不认为这东西有多难他要的是云琅个人对大汉的看法而且还不需要详实数据的支持。
一下子就把古人做学问的毛病给暴露出来了他们主观的做学问主观的判断事物用自己的思想来替代世上所有人的思想论文的可读性大大的超越了论文的实用性。
大汉是一个才开始为后世立规矩的时代以前的百家争鸣战国争雄都不过是在为各自的真理作战现在尘埃落定了规矩也就该立下来了。
听司马迁讲朝廷上正在制定大量的典章无数的读书人都在从故纸堆里寻找订立新体系的哲学根据也有无数的读书人正在想办法跳出旧有思想的羁绊准备以新的时代为依据制定更加具有前瞻性的政策。
反正谁都想成为万世师表。
在这个思想的大争之世儒家非常勇敢的跳到前台哪怕委曲求全迎合皇帝的想法也要先把自己的主张写进典籍然后再徐徐图之。
最可笑的就是此时的其余百家他们高尚的选择了避世认为儒家没了他们的帮助搞不出什么新东西准备等儒家搞不定的时候再高调出山笑到最后。
他们忘记了人这种动物是健忘的当他们选择避世就等于选择自我封闭选择拒绝交流也就是选择了被人世遗忘。
任何学问都是得用于一时的学问绝对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学问一旦他该有的位置被别人占据了想要重新夺回来就要付出比现在大的多的努力。
笨重的竹简对文化的传播是不利的一个先生念了一屋子的书籍对云琅来说也不过是几十万字而已。甚至比这还要少。
这时候的博览群书根本就是一个大笑话。
那些隐世门派就是以自己学问的珍贵性来要挟大汉准备待价而沽他们清楚地知道少了诸子百家的学说对大汉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损失。
这又是读书人的清高害了他们。
刘彻从来都不认为学问可以比他的皇权更加的重要当他自己能够用手头的东西组建一套属于他对皇权有利的思想体系他对别的学说只会嗤之以鼻!
古来就有楚王好细腰后宫多饿死的的说法一旦刘彻对诸子百家学说的不屑习惯传播给了百官百姓诸子百家的思想被削弱乃至于消亡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按道理说圣人们只会在乱世隐居盛世出山也就是明则出将入相暗则独善其身。
可是在这个时代好斗的圣人们似乎更加喜欢在乱世出山指挥倜傥覆雨翻云能够极大的满足掌控他人命运成败的快感。
到了盛世他们就会认为肉食者鄙躲在深山老林里与松鹤清风明月相伴彰显自己高人一等的圣人风范。
聪明人在乱世对百姓对社会造成的伤害是一万个普通人都不能相比的。
毕竟普通人没有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本事这样的本事只属于那些聪明人比如诸葛亮比如周瑜比如曹操……
盛世的时候聪明人又选择了避世这个时候本该是他们真正发挥聪明才智提高百姓生活水平的时候他们却……过着安贫乐道的日子。
看似休闲的静静等待风云突变的时刻。
所以说在这个时代大智大勇之辈往往就是大奸大恶之徒他们对社会的破坏性是空前的。
也就是说他们的聪明才智根本就没有用在正道上。
空泛的思想也造就了畸形的追求中华史书上有层出不穷的计谋有眼花缭乱的变化有深沉的比黑洞还要黑暗的时代英雄。
唯独像蔡伦毕昇黄道婆这样对民生有着极大贡献的圣人少之又少。
人一旦沉浸在学问的海洋里日子就过的飞快。
当寒露出现的时候云琅才惊觉霍去病他们已经出去一月有余了。
八百人的小股军队出动自然不可能时时与后方联络然而一个多月没有动静还是不合适的云琅开始坐不住了。
毕竟出去的人太少就八一口吞掉上万人的大族群还是很有难度的。
游骑向西跑出去一百里地也见不到霍去病他们的影子这让云琅的担忧急剧加重。
没心没肺的曹襄也坐不住了咬着牙准备带着亲兵去迎接一下霍去病他们。
ps:最近写论文写的有点走火入魔一不小心把论文的内容写进去了以后会尽量少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