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瓜达尔港d&f公司集团总部大厦。
大厦就建在港口西面能够俯瞰整个商港。
半年前的竣工典礼搞得非常隆重不但巴基斯坦总理亲自到场庆贺沙特等国还派来了特使。
为了表示对d&f公司的尊重更是为了彰显与王栋的关系穆罕默德派一个亲弟弟送来了一个直径5米重达100吨用纯金打造镶嵌了数千颗钻石与宝石的地球仪现在就摆在大厦一楼的大厅里面。
不怕被偷了?
敢到这里来偷东西的贼还没有降生呢。
能走到这一步王栋觉得像在做梦。
三年前在第四次印巴战争结束的时候王栋的处境可以说是冰火两重天。
一方面d&f公司的前景一片光明业绩好得不得了。
另外一方面“安固”公司的处境却极为艰难特别是人手短缺导致很多业务都无法正常开展。
能怪谁?
还不是云龙高估了“安固”公司的实力。
在此后的一次大会上云龙承认了这个问题。
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步子迈大了扯到了蛋。
其实王栋知道真要追究责任的话也怪不了云龙毕竟受局势的限制没有更好的选择。
云龙在高层会议上主动站出来承担责任只是不想让王栋尴尬。
为啥?
“安固”公司确实遇到了大麻烦。
最大的麻烦就是人手远远不够。
在第四次印巴战争爆发前“安固”公司的正式员工才1万人出头此外在伊拉克还有大概5万名临时员工。
这两者有什么区别?
不管是正式员工还是临时员工其实都是“安固”公司的雇员基本待遇一样区别在特权上。
简单的说正式员工持有“安固”公司的股份也就拥有一些特权比如能够获得由公司购买的意外伤害保险而且每年能获得分红前提是公司在盈利同样因为获得了特权得承担更多的责任。
此外正式员工一般都是终生制。
临时员工相当于合同工按月份领取薪水拿不到分红而且随时有可能丢掉手上的饭碗。
只是临时员工只要表现优秀就有机会成为正式员工。
6万人还不够?
别忘了在伊拉克内战结束之后“安固”公司负责为伊拉克国防军提供培训而且担负起了巴格达的重建工作。
在第一次全国选举中纳尼杰尔取代了拉扎克当选为逊尼派领导人。
其实拉扎克就没有参选还推荐纳尼杰尔为竞选人。
此后伊拉克的逊尼派与什叶派达成和解协议把矛头对准了北面的库尔德人并且出兵收复了被库尔德人控制的基尔库克与摩苏尔其间还多次跟库尔德人爆发冲突差点再次引发内战。
再后来就是巴格达的重建工作。
按照和解协议巴格达分成了东西两个城区西部城区由逊尼派控制而东部城区由什叶派控制。
其实伊拉克的统一已经名存实亡。
经过内战的洗礼伊拉克的什叶派与逊尼派都获得了高度的自治权只是在外交上依然保持统一口径。
为此巴格达的重建工作显得至关重要。
为啥?
在沙特等国看来重建巴格达就是一件面子工程是向世界证明逊尼派更适合来管理这个国家。
重建最需要的是什么?
没错就是资金。
当时沙特等阿盟国家联合组建了“阿拉伯复兴银行”只是沙特就投入了1500亿美元的资金专门为伊拉克重建提供贷款。
此外沙特的王室主权基金还在为参与重建的企业提供贷款担保。
然后呢?
就是安全与稳定。
对于维持一座拥有600多万人口的城市来说6万人绝对不算多更何况这座城市几乎就是一片废墟。
对于穆罕默德搞的面子工程王栋必须全力支持。
此外在伊拉克内战结束之后不久穆罕默德王储就成为了国王。
不是说萨勒曼国王驾崩了而是把王位禅让给了穆罕默德让这个年轻的王子提前几年掌握了大权。
可以说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都得在巴格达做出点名堂来。
要不然王栋也不可能在当地雇用5万名临时员工。
这些人大部分负责安全工作除了维持治安还负责为参与重建工作的外国企业与人员提供安全服务。
不管怎么说巴格达并不是一座安全的城市特别是在内战才结束之后的那段时期。
等到第四次印巴战争爆发人手短缺的问题变得格外突出。
为了支援巴基斯坦王栋从伊拉克抽调了4000名精锐人员并且在伊拉克雇用了更多的临时员工。
只是这也只能解燃眉之急。
为啥?
在巴基斯坦4000人根本不算多。
虽然巴基斯坦军队的表现超乎寻常没有给王栋他们太多的机会但是随着印巴双方进行停战谈判问题就变得复杂了。
这里面包括云龙揽下的烂摊子。
去阿姆利则维和!?
如果这事不是云龙揽下来的王栋肯定会撕掉合同因为以“安固”公司的规模根本完成不了。
巴格达才600万人而阿姆利则有1000多万人。
根据后来做的统计在第四次印巴战争结束的时候阿姆利则的人口达到了惊人的1500万!
这是个什么概念?
此外每天都有大量外地人涌入阿姆利则特别印度西部地区的。
即便按照最乐观的估计阿姆利则的人口都会在几年之后超过2000万甚至有可能达到2500万。
真要如此阿姆利则恐怕会成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城市。
与之相比则是糟糕的基础设施以及胡乱的局面。
按照在巴格达的标准“安固”公司至少需要在阿姆利则部署15万人才能有效的维持城市秩序。
有那么多人吗?
就算有能够养得起这么多的员工吗?
要知道哪怕是临时员工年薪都在5万美元以上相当于每年需要支出上百亿美元的薪酬。
去哪里赚这么多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