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中文 > 都市言情 > 大唐咸鱼王爷 > 第425章 献计
    大唐的边境将领万万动不得,因为谁都知道现在大唐与高句丽的边境可谓是一个火药桶,一碰就炸。

    但任由李治在边境继续展开自己的行动话,谁也不知道他究竟会干什么。

    最为关键的是,李恪这边并不能通过联系高句丽来制约大唐。

    因为一旦那样,李恪通敌卖国的罪名便又会扣在他脑袋上。

    盟友虽然是盟友,但那是私底下的,绝对不能让大唐朝廷知晓的。

    这种结盟一旦被摆在了明面上,李恪的罪名将很难洗清。

    众人皆是一筹莫展,这边刚刚把李泰扳倒,那边李治却又冒头起来,再加上这水深火热的长安城内各种势力,李恪可谓如履薄冰。

    沉默良久,杜如晦忽的看向李恪。

    “既是如此,殿下何不策动李泰与李治之间起争执?”

    “李泰被贬为郡王,但他仍旧住在京都,虽已不露面,可他那些在朝中的势力却依然没有被清除。”

    “李治乃陛下刻意扶持,李泰岂能甘心?”

    杜如晦的眼睛之毒辣,众人皆知。

    他这么一说,李义府等人皆是觉得有理。

    这个利用李治被庆帝扶持,而让李泰心生不满,挑起两方争斗的计划的确不错,甚至可以说是当下最为妥帖和保险的计划。

    毕竟这个计划不会牵扯到李恪本身。

    他只需要坐山观虎斗即可。

    “但你忘了一件事。”

    “何事?”

    杜如晦看着李恪,很是不解的问到。

    “徐东之。”

    李恪微微摇头,脸上闪过一抹无奈之色。

    当初利用徐东之骗李泰慌乱失策,不得不出动长安周边的势力围剿李恪,计谋的确是好计谋。

    可是徐东之最终还是去了大唐与高句丽的边境,这是他也阻拦不了的。

    而此时,徐东之已经去到李治的帐下,成为了李治的心腹。

    要想挑起李泰与李治之间的争斗,放在以前可以,但现在是决计办不到的。

    “为何?一个徐东之而已,他能阻拦李泰心中的不甘?”

    杜如晦虽然能洞察到李泰心有不甘,可是他却没有更加深入去分析李泰当下的矛盾心境。

    “李泰当然不甘,徐东之也无法阻拦。”

    “可你想过没有,李治为何会让徐东之成为他的心腹?难道仅仅是因为徐东之乃是个武道高手?”

    李恪皱眉问到,显然对杜如晦刚才提出的问题感到颇为失望。

    杜如晦忠心于大唐,精于观察人心,智谋百出。

    但他毕竟长期受爱国主义思想熏陶,任何事都以家国大义为重,这也导致他的想法虽然是有,但并不通透。

    任何一个人若是心有牵挂,那么他的思虑便出现破绽。

    真正的智者,首先要明白的,便是天道无亲,天道无私,天道无情。

    而亲情,私情,性情,却也是人心中最难抹去的东西。

    杜如晦为了家国大义或许可以放下私情,性情,亲情,可是这种家国大义又岂非是另外的一种性情?

    所为天道,万道归藏罢了。

    李恪明白杜如晦终究难以在计谋上胜出自己一筹,所以略显失望。

    因为他不愿杜如晦牵扯太深,难以自拔。

    说起来,杜如晦始终是个好人。

    “徐东之对李泰的重要性,谁都知道,他就等同于是李泰的秘书。”

    “就是王公公之于咱们的皇帝陛下。”

    “所以李治接纳了徐东之,其实也就等同于掌控了李泰。”

    “我们现在还不能确定徐东之到底有没有向李治告密,但至少从目前李治接纳徐东之这一行为不难看出,李治对徐东之很重视,甚至不惜自降身份,接纳一个发配边境的囚犯为心腹。”

    “如此一来,李泰还能与李治有所争斗吗?那不是羊入虎口?”

    其实,李恪还有一点没有提及。

    那就是当初在城郊,李泰之所以大张旗鼓的率领千军万马来围杀李恪,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重新夺回对徐东之的掌控。

    因为徐东之知道的事太多了,他落入任何一个人手里都将成为他致命的威胁。

    而当时李世民已然调李治奔赴北境统领辽东大军,徐东之又被发配到辽东戴罪立功,种种迹象无不表明李世民的心思!

    所以李泰当初若是能杀了李恪,那徐东之自然不用再去北境,就算是去了,他也一样会受到李泰的辖制。

    如此一来,世上知道他秘密的人便被他牢牢掌控在手中,谁人能威胁到他?

    李恪没说出来,大抵是因为觉得事已至此,再来追究这些已然没了意义。

    众人听得他所言,眉间愁意顿时更甚。

    挑唆李泰与李治争斗若也行不通,那该如何是好?

    总不能眼睁睁看着李治在辽东大杀四方,然后战功赫赫的回到京都吧?

    “现在,只有一条路可走。”

    李恪的目光一下子变得深邃起来。

    众人闻言急忙将目光转向他。

    “陛下虽然赞同了他调兵遣将,但对于边境大局,人人皆知,这场仗既不能真打,但又不能损了我大唐军威。”

    “如此一来,我们只能从陛下着手,限制李治。”

    对于这个即将崛起的敌人,李恪不得不防。

    现在徐东之被他掌握在手中,对于李恪而言,乃是极大的隐患。

    一旦他与李泰联手,等他回到长安,谁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尽管现在李恪已经十分壮大,可这种纸面的实力并不足以与实际领兵的李治相提并论。

    “如何限制?”

    李义府问到。

    “苇名美雪已经回去,只要我们能让陛下下旨,给李治明确的旨意,李治即便想打,只怕他也不敢违背圣意。”

    现在能限制李治的,只有李世民。

    只要能让李世民明旨告诉李治,那么一切都可迎刃而解。

    “可你想过没有,陛下同意苇名美雪回高句丽,其实已经给了你诸多宽宥,若你再强行让他下旨,只怕会引起猜疑啊。”

    杜如晦一叹,脸上尽是忧虑。

    而今李恪在长安的形势其实并不好,不然他今天也不用如此明目张胆的发出警告。

    一旦让李世民也对李恪生疑,那么他在长安的谋划就将变得步履维艰。

    这是谁都不愿看到的事。